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为此,我们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同时,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本文集纳工信部部长苗圩等业内专家的观点,集中解读如何推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提升中国制造,破解“双向挤压”
【判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目前,我国已形成门类齐全的产业产品体系,中国制造行销全球,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在原材料、重大装备、消费品等领域的一些产品和服务质量正在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但也要看到,我国许多产业产品是拼规模、拼速度拼出来的,处于价值链中低端。
当前,全球制造业已进入更多维度、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全方位竞争阶段,我国产业迈向中高端面临“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在中低端领域,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低成本、低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在中高端领域,发达国家牢牢把控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品牌质量稳占竞争高地,并在创新设计、关键技术创新、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掌握着话语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时代,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需求出现了多样化特征。整体上看,我国制造业质量改善速度仍然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质量安全事故和纠纷时有发生,以价格为主的产品竞争格局亟待重塑。由于高品质产品供给能力不足,我国中高端购买力通过“海淘”、境外消费等形式持续外流,一些产品也因达不到其他国家的质量标准导致出口受阻。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我们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前年年底,我国提出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供给结构适应需求新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杰表示,“质量第一”是全面建设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任务,是当前阶段首要的工作重点和改革方向,而“效益优先”是全面建设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指向,是当前经济发展成果的检验手段和具体导向。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体现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体现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方面。